首页

女王出售黄金圣水

时间:2025-05-25 20:01:03 作者: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浏览量:22900

  中新网上海5月25日电 (记者 缪璐)第二十一届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25日落下帷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8支龙舟队在普陀“半马苏河·七彩秀带”的滨水画卷上,共同描绘“龙耀苏河、向新而行”的热闹景象。

5月25日,第二十一届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落下帷幕。(主办方供图)

  本届龙舟赛共有1078名运动员组建58支龙舟队,在精英组、高校组、公开组、中学组、大众组五大组别中竞渡争先,竞赛规模创近十年新高。赛制方面,精英组和高校组均进行22人龙舟比赛,公开组、中学组、大众组则进行12人龙舟比赛。除200米直道赛外,精英组和公开组还进行了100米直道赛比拼。

  除了竞赛规模,本届赛事的“国际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不仅有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龙舟队伍共同竞渡苏州河,来自美国、德国、西班牙、瑞士、匈牙利、新加坡、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龙舟爱好者,也纷纷在苏州白娘子、外国记者、上海龙、上海国际友人等龙舟队中担任主力。

  苏州白娘子龙舟队是一支在国内龙舟界声名远扬的队伍。这支队伍最初由中外女性组成,随着队伍不断壮大,后期也吸纳男性队员加入,成员来自法国、美国、比利时、瑞士等国家和地区。此次苏州河龙舟赛,苏州白娘子龙舟队派出16名选手参赛。

  尽管队员们来自各行各业,但都因为这项运动深深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队中的选手玛丽说:“龙舟运动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现在,我不仅会划龙舟,还对中国的端午节习俗、神话传说等有了深入了解。”

  作为马来西亚华人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槟城对以龙舟赛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有着很好的传承。槟城前进体育俱乐部龙舟队经常到中国参加各项龙舟赛事,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

  副领队吴仕昌(Goh Saik Chang)表示,他和所有队员们来之前就对苏州河龙舟赛有着特殊的期待,“因为我们从没有在这样的赛道上划过龙舟。苏州河的赛道很窄,两岸观众很近,这会带给参赛者一种特别的激情。而且此前从未体验过在两岸的高楼大厦间进行激烈的龙舟比赛,这种感觉实在是棒”。

  澳大利亚阳光海岸龙舟俱乐部是一支包容性极强的团队,来沪的队伍中,年龄最小的鼓手艾蕾莎20岁,最年长的一位桨手约翰65岁,其中不少队员是第一次出国比赛。

  因为能用简单的中文进行沟通,奥利弗被大家推举为队伍在上海期间的“对外联络人”。“在澳洲,龙舟项目主要以社区组队和俱乐部形式存在,它是诸多水上项目的一种。虽然在澳洲也有比赛,但是我们感觉中国的比赛在竞技之余,更蕴含了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意义。”他说。

  参赛之余,澳大利亚阳光海岸龙舟俱乐部的队员们还参加了以“做一天上海人”为主题的端午民俗文化体验,期间还体验了包粽子、制作香囊和胸针等活动。46岁的本第一次在澳大利亚以外的国家参加比赛,他说:“非常荣幸能够参与这样一场文化底蕴深厚的比赛活动,在比赛之余还能了解一些关于中国的文化,我们非常期待着还有下一次相聚。”(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该剧下半场的主题是“薪火相传”,中年时代的万步炎带领团队调入大学任教,立志为中国海底勘探事业培养接班人,必须直面两代“养牛人”的理念冲突。刘九思坦言,青年学生的人物塑造融入了不少自己学生时代的生活素材。“我念书的时候经常不理解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但他们依旧给予充分的包容和关爱,花费十年时间培养我成才,回想起来我很感动。排练时,我会向演员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帮助他们捕捉人物心理状态、准确塑造角色。未来这部作品走进校园巡演,学生群体应该会颇有共鸣。”

走进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之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诠释智慧生态古茶林

李一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产业研究、资源整合等优势,深入产业链内部与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进行深度的合作,特别是要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需求场景出发,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量身定制服务,提升整个供应链生态的融资能力和资金管理水平。

成都市教育局:开学后两周内为“作业缓交期”

在评论区,有人问“买到了什么”,几位买家回复称“脑细胞”“一股神力”“讨个彩头”;还有人问“管用吗”,下面的回复令人捧腹:“生活能自理了”“高考考了一万多分”“正在研究超导体”,俨然一场自娱自乐。

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一带一路”是现代化的丝绸之路

12月4日电 据海关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乌拉特海关关员在甘其毛都口岸一家监管作业场所巡查时,发现一辆入境货运车混装可疑物品。

霹雳舞老将逐梦奥运新舞台:一名B-girl的热爱无限大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和时代内涵,对进一步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提出要求。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